
建兴五年的成都春夜,丞相府的烛火亮至天明。诸葛孔明执起笔时,案头摊着的不仅是笺纸,更是蜀汉风雨飘摇的国运——先主刘备病逝白帝城已四年,后主刘禅年幼,朝堂内外暗藏“主少国疑”的忧思;而他耗时五年休养生息、平定南中,才总算为北伐攒下一点家底,让“兴复汉室”的火焰不至于熄灭。
这夜写下的《出师表》,没有华丽辞藻,只有掏心掏肺的赤诚。他说“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”,是在讲自己为稳固后方的奔波;他提“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”,是在明北伐的决心;而“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”,藏着的是对先主三顾之恩的铭记,更是对蜀汉未来的孤注一掷。明知国力微薄,偏要以“鞠躬尽瘁”为炬,在乱世寒夜里劈开一条生路。
此刻我们再读这篇表文,读的不只是千年前的文书,更是一个臣子在命运关口,以毕生心血践行承诺的孤勇。愿这份跨越时空的赤诚,能让我们读懂何为“不忘初心”,何为“死而后已”。接下来,便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震古烁今的《出师表》。
图片
点击下方播放键聆听诵读
图片
图片
注音版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参考译文
图片
图片
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,就中途去世了。如今天下分为三国,我们蜀汉国力困弊,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。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,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,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。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。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,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。激发志士的勇气,不应当妄自菲薄。援引不恰当的譬喻,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。
宫禁中的侍卫、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,赏罚褒贬,不应有所不同。如有作恶违法的人,或行为忠善的人,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,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。不应该有所偏爱,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。
侍中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,都是善良诚实、心志忠贞纯洁的人,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。我认为宫中之事,无论大小,都去咨询他们,然后施行,必能弥补缺失,集思广益。
将军向宠,心性品德善良平和,又通晓军事。过去经过试用,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,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。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,必能使军队和睦,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。
亲近贤良的忠臣,远离奸佞的小人,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;亲近小人,远离贤臣,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。先帝在世的时候,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,对于桓帝、灵帝的做法,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这些都是坚贞可靠,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,诚愿陛下亲近他们,信任他们,这样汉王室的兴盛,就时间不远了。
我原本一个平民,在南阳亲自耕田。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,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。先帝不因为我地位、身份低微,而委屈自己,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。向我询问天下大事,由此使我感动奋发,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。后来遭遇失败,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。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,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。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,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。接受遗命以来,我日夜忧虑叹息。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,有损于先帝的英明。因此五月渡泸南征,深入不毛之地。现在南方已经平定,兵甲已经充足,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,北定中原,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。扫除奸邪、兴复汉室、返还旧都。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,至于处置日常之事,决定取舍损益,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,那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的责任。
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、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;若不能完成,就治我的罪,以告于先帝的英灵。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,那就责备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的怠慢。以表明他们的过失。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,征询臣下的意见,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,深思先帝的遗诏。臣蒙受大恩,不甚感激。
现在即将远离,一边写表,一边流泪,真不知该说些什么。
图片
诵读完此篇《出师表》,内心无限惆怅。仿佛还能看见诸葛孔明写下“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”时的泪光。那纸承载着“兴复汉室”理想的表文,终究没能抵过命运的无常——建兴五年,诸葛亮率师北伐,开启了他人生中最后六年的征途,也写下了蜀汉最悲壮的一页。
他曾在祁山与司马懿对峙,也曾因马谡失街亭挥泪斩将;他发明木牛流马运送粮草,也曾在五丈原的秋夜里,强撑病体巡视军营。直至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年),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积劳成疾,病逝于军中,临终前仍惦记着北伐大业,留下“葬于定军山,依山为坟,冢足容棺”的遗命,连身后事都透着对蜀汉的节俭与牵挂。他终究没能实现“还于旧都”的誓言,只留下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的叹息,和一座空荡荡的丞相祠堂,供后人凭吊。
如今再读《出师表》,那些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字句,早已不只是一个臣子的承诺,更成了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精神图腾——它让我们看见,即便理想难成,坚守与赤诚本身,就足以照亮千年岁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涨8配资-涨8配资官网-山西配资公司-线上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